喜悦书院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第九章 不输在起跑线上(2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:“我教给阿梨中医,不等于现在就决定阿梨的将来,外孙女将来会不会一定当医生我不强求,因为孩子还小,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走什么路。”

这么做是因为阿嬷很清楚孩子的理想会发现变化,她年轻时也曾经另有想法,还想要去参军,成为一个战士,结果成为了一个知青,最后选择中医这个行业,阿嬷虽然教给阿梨中医,但没有觉得阿梨一定会当医生。

其实她不在意孩子会不会读书,但很高兴自己外孙女智商很不错,有可能成为科学家,这可曾经是阿嬷的理想,要是外孙女帮着完成这个理想也很好。

至于将来外孙女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,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,事实上一直不缺聪明人,但真正能够为科学做贡献的寥寥无几。

阿嬷想了半天,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教孩子的数理化,她的确是一个博士,但多少年过去,早就把不怎么用的知识忘的差不多。

回忆了一下,她想起来自己没有理科方面的天赋,当初学什么高数,把自己差点学秃了,等着考完后就直接扔一边去,因此她对纯理科有些打怵。

想来想去阿嬷还是不对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出手,就开始教孩子中医,比如说诊脉什么。为什么这么做她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中医这一行,就算是将来外孙女没有成为科学家,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好好活着,能够治病救人也不错。

外孙女早早接触中医这一行是家传的习惯,想当年的周家人都是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,只不过后来发生了变故,导致这个传统被打破,如今正好恢复。

说起来学中医是长期学习的过程,真的很熬资历,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,要能活学活用,想要当一个好医生就要多看病,需要医生见多识广,才能最快判断出来病人到底得的是那一种病。

而中医诊脉同样需要练习,很多轻微的区别光听老师讲,并没有多少用处,更多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,才能分辨出来其他的不同之处。

即使病人们在同一时间段染上相同的病症,开方子时也不能完全一样,不同人有着不同的体质,会有不同的方子,也就是说千人千方。

因此从阿梨五岁开始正式跟着阿嬷学习家传的医术,首当其冲就是背书,还是大量背书,那些中医医学上的书籍都要背诵,方剂要背,还有相关的药材功效,都是要做到了如指掌,这也导致阿梨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了。

好在阿梨很喜欢阿嬷的工作,因此从来没有感觉到背书不好,而是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,不让阿嬷和阿娘为她担心,要知道她要是好好学习,长辈会给与一定的奖励。

阿嬷说:要不是背不过的话,就不让阿梨吃好吃的。是的!阿嬷和阿娘两个人早就发现女儿是个小吃货,对好吃的简直就是情有独钟,为了能够吃到好吃的,更加愿意听话。

知道这个情况后阿嬷和女儿真的是笑得不行,要知道在阿嬷看来能吃是福,只是她决定要让孙女吃的时候要注意些,不能过分吃,因为吃的多了有可能会生病。

阿嬷知道外孙女的喜好,就专门请了会做饭的刘嫂来给家人做饭,因为这些年来来找阿嬷看病的人增加了不少,所以她不可能亲自做饭。

至于阿罗因此刺绣的原因,也不怎么会做饭,最起码达不到小吃货的要求,外面的饭店做的倒是好吃,但往往是多油多糖多盐多佐料,吃多了也不好,因此就专门请了人负责做饭。

而小吃货还会提一些意见,甚至还找到所谓的菜谱,指点刘嫂怎么做菜,导致刘嫂的手艺渐长,不知不觉中就要快赶上大厨的水准。

让阿嬷有些哭笑不得,明明家里的人都不是饕餮之徒,怎么出来这么一个小吃货不过正好用来威胁阿梨,省的她学着学着不愿意学习。

阿嬷仔仔细细教着外孙女,一时间引来不少人的羡慕,想不到阿嬷的外孙女这么听话,但他们并不知道阿梨真的水平,阿嬷从来不在外人面前夸赞外孙女的聪明。

但她开始教阿梨背诵汤头歌时,还是被外人发现了。让那些想要拜阿嬷为师的人心里酸酸的,要知道如今县城里最有名的中医就是阿嬷,甚至有外地人慕名而来。自然会有人想要拜师学艺,要是能够学好,就能够吃这一碗饭。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